- 熱門職位
- 熱門地點
- 地區招聘
看到這個題目,估計你的第一反應就是,想辭就辭唄,沒什么大不了。
而這里的對象不包括以下幾種:
這份工作真TMD的不是人干的,辭職才是最好的出路的“順應形勢型”
一時沖動之下辭職了,過后又很后悔的“頭腦發熱型”
想要去環游世界、想看外面更大的世界,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“夢想發燒友”
家里房子幾套,除了錢沒別的,或是可以被有錢男人養著的“幸福女人型”
大部分人,像我一樣的普通人,工作最重要的功能之一,還是為了養活自己。好一點是養自己的同時還能養家,再好一點,養了全部的同時還能不耽誤享受生活,才是這個話題要討論的對象。
雖然,作為HR我看過大量的簡歷,大部分人在一家企業的任職時間,平均下來也不過二三年。離職原因可能無外乎就是馬云說的那樣“錢給少了,或心委屈了!而我總結其實核心的一點就是,辭職成本沒那么高,所以就不干了唄。
人生來就是趨利避害的。在機會和風險同在時,一般會考量一下,是機會更多,還是風險更多。機會多一些,可以去嘗試,風險更多,先觀望著再說。就像買一件物品,我們都更愿意自己付出的成本能帶來更大的收益,反之,我們就會慎重行動。
在工作中同樣如此。
抱怨錢賺的少。但若是知道自己的薪資已經超出市場薪酬的幾個百分點之上,別人還差自己一大截時,心理頓時平衡下來。然后說著賺的真TM少,但就是不辭職。
抱怨遇到一個極品老板,工作上各種折磨,各種不爽。可在公司每年會調薪,公司業績一直都還不錯,甚至還有期權、股票,或是光在公司的工齡工資就抵得上新公司幾年的漲薪了。那這點委屈還算什么,忍忍吧,辭職,哪那么容易。干么工作不受委屈呀,對吧。
所以你看吧。相對于錢和感受本身,這就是一個性價比的事。
而若是拋開這些利益不談,權衡不看,什么時候,你真的可以想辭職就辭職呢?
首先,你有多少對自己職業能力的自信,你就有多少敢辭職的砝碼。
越是自信的人,越敢辭職。
當然盲目自信就不用講了。自信是要有前提條件的,你的職業經驗積累到何種階段,你的職業技能在市場中的競爭力,你從事的職業在市場中的行情,你的綜合能力(也就是你的軟實力如何)。
辭職之前,你一定會好好權衡一下。離開這家,我能馬上找到下家嗎?甚至是找到更好的?這個好不僅僅是薪資福利上的,也包括職位的晉升、職業廣闊性以及它的發展前景等等。
對自己職業能力的客觀分析以及能迅速找到合適的舞臺,才是敢辭職的前提。
你后顧之憂的多少,決定了你對辭職的思考
在辭職之前,除了對自己的職業技能有一個客觀評估,最有影響的可能就是家庭環境和條件,也就是你的后顧之憂了。
高收入的人群未必就是家庭條件好,年薪百萬的他,一直不輕易辭職,也許就因為他有幾對重病老人要養,兄弟姐妹要照顧,孩子教育要考慮等等在羈絆著他。這是一個很現實而殘酷的世界。錢也許買不來欣慰,但絕對能買來安全和踏實,甚至是很多方面的改變。
我們普通工薪階層的人尤其如此。現在生存壓力這么大,又是房貸又是車貸的,聽同事說她一個朋友辭職都喊了幾次,可現在還在那家公司,且不說她的這種心態不好,但事情本身就是這樣,她是離異的,獨自帶著一個孩子,而公司還算不錯的薪資福利在市場上也不是隨處可見的,所以一直未見她真的辭職。
一份工作給不了你全部,但卻能讓你維持好現狀。這也是很多人辭職前要考慮的硬性因素。
你對未來準備的厚度,決定了你敢辭職的程度
作為HR,我看過大量的簡歷,你會發現一個現象,現在已經不是所謂基層員工頻繁跳槽,而是很多高層的職業經歷也是如此。這個現象的背后,除去那些只是為了把某一家企業當成職位晉升和漲薪的跳板,也不乏一些優秀的人才。他們之所以在職業的發展過程中,薪資和職位以及公司的知名度在不斷上升,其實也離不開他們自身的實力。企業老板也不是傻子,用你自然有你的優勢和長處,而不僅僅是你面試表現出來的能力和企業知名度給你的光環。
他們之所以沒那么穩定,且還跳的越來越好,就是因為他們時刻在為自己的未來而準備。你簡歷上看到的似乎他在一家企業時間不長,但你看不到八小時工作之外,他付出了多少,提升了多少,又積累了多少。
現在的時代,不是在一家企業呆的越久對企業創造的價值越大。價值并未都是按時間核算,而是能給企業創造多少績效。
對未來,你做了哪些努力,又在做哪些積累,甚至即使不在體制內工作,你還有體制外的收入,對于未來,你越準備的充分,你就越敢辭職。甚至當你體制外的收入多過你的工作時,辭職,so easy!
辭職,想說愛你不容易,但其實也沒那么可怕。這個時代給了我們每一個人更多的可能。但前提是,你是否可以給自己做主。且辭且珍惜的同時,也且辭且快樂吧!